沉沒輥存在的問題:由Fe- Zn 相圖可知, Fe 和 Zn 是互溶的, 當鐵與鋅液接觸后表面的鐵原子就會擴散至鋅液中, 宏觀表現為表面的鐵被鋅液溶解。同樣, 鋅原子也可以擴散至鐵的表面, 形成多孔、疏松的低熔點合金,即 FeZn 7 ( 俗稱鋅渣) , 并漂移到鋅液中。沉沒輥的腐蝕, 主要是因為鋅液作用于其表面的微觀缺陷而致,材料的韌性對耐蝕壽命有重要的影響。鋅液在缺陷處、成分不均勻處產生選擇性優先腐蝕, 韌性材料發生孔蝕, 脆性材料同時發生裂紋腐蝕, 溶解腐蝕。因此, 均化材料表面、減少缺陷、增加材料的韌性, 都會大大提高材料的耐鋅蝕壽命。
從實際使用情況來看, 沉沒輥的使用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 因受鋅液侵蝕在輥面形成的腐蝕點或金屬化合物以及粘附在輥面的鋅渣( 雜質及浮渣) 都會破壞輥面的平潔度, 從而影響鍍鋅板的表面質量;
(2) 帶鋼在鋅液附著的同時, 也受鋅液浸蝕, 形成大量 Fe- Zn 化合物熔入鋅液, 影響鋅液的純凈度, 間接影響鍍鋅質量;
(3) 沉沒輥輥面、軸套在鋅液中高速轉動, 受鋅液浸蝕而加速磨損。
由于這些原因, 沉沒輥裝置的使用壽命一般很短, 約 7~ 11 天。沉沒輥的頻繁更換或維修, 不僅降低了成品率、作業率, 而且勞動強度高, 給生產和操作帶來諸多不便。以每 7 天換輥一次, 去掉檢修日和換輥所用時間, 工作天數以 280天為計, 一個生產線每年要換輥 40 次, 嚴重制約了鍍鋅成材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沉沒輥抗熔融鋅腐蝕的性能, 是熔融鍍鋅生產線中的一項技術難題。如果能提高沉沒輥的壽命就能節約成本, 提高生產效率。為此, 就沉沒輥使用技術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不斷改善表面質量, 提高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