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School
新會陳皮、柑普茶知識
發布時間:2019-08-28
新會柑學名茶枝柑,根據繁殖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圈枝柑(原枝柑)和駁枝柑(嫁接)。上世紀70年代,農業科技人員研究出以檸檬等其他苗木為砧木,通過嫁接方法培育新會柑種苗。自此,新會柑的種植普遍采用帶來更高產量,可滿足產業化種植的嫁接技術。而原始的圈枝種植方法逐漸被替代,目前整個新會傳承“圈枝”技藝的已是鳳毛麟角,種植面積據了解已不足1000畝。
原始的圈枝種植方法為:首先在原種母樹上挑選生長得最茂盛、結果最多的優秀枝條上面進行圈枝(圈枝就是用特制小刀在枝條上進行環切表皮工作),然后用禾草(稻草)纏上泥土裹上,讓其生根,待其長成樹苗后再移植到大田種植。相對于嫁接到其它品類進行繁殖的駁枝柑,圈枝柑保留了新會柑的純正血統。
相對于一般的新會柑(嫁接柑),圈枝柑果實偏小,果皮較薄,果味更加香甜;而其果樹抗病力較弱,產量偏低(畝產約2000-3000斤),需要精心呵護,不適合產業化種植。以“圈枝柑”制作的新會陳皮非常稀罕,收藏價值極高,代表著陳皮的最高品質,可謂一皮難求。因貨量稀少,圈枝柑的鮮果售價往往是一般新會柑的2倍以上,近幾年鮮果售價一度達20元/斤。
圈枝柑保留了新會柑的純正血統,在品飲方面的價值更高。以世紀茗家的圈枝柑小青柑為例:果型圓潤飽滿,表皮滿是油潤的光澤,柑香高揚持久、滋味鮮爽綿潤,回味無窮。
老樹柑:柑樹一般樹齡在3-7年居多, 8年以上較少,10年以上的則比較稀有。8年以上可稱為老樹柑,老樹柑的數量稀少。
一方面柑樹樹齡越大,根系越發達,延展越深遠,吸收土壤營養成分越豐富;另一方面,相較于新柑樹吸收的營養成分更多用于生長擴張,有年份的老樹柑,其吸收的營養更多用于遺傳,即是到柑果上。因此,老樹柑柑皮的內含物質和營養成分會更豐富。老樹柑的果皮較薄,其口感較之于新樹更醇和、甜度更高、韻味更佳,一般作為高檔次陳皮、茶品的原料。
從口感上來說,柑樹樹齡越大,柑的口感越醇甜,柑皮的辛氣和刺激性趨于平和,韻味更佳。
老樹柑果實扁圓形,質地軟,表面油胞凸出,有油光感,柑皮比較薄,內囊起云狀;柑果剝開后有花蜜味,陣陣清香撲鼻而來,別有一番滋味。
老樹柑香氣濃郁、滋味醇和、口感一絕,加之老樹柑生長環境更加生態,且數量相對稀少,深受人們的青睞,其制成品一般定位為更高檔次。
無論是圈枝柑還是老樹柑,都是大自然給予的珍貴饋贈,帶來的都是藏在時光和陽光下,飄散在年月里的那一抹柑香,一生難忘。